食物1

食物是為生物提供營養的物質,來源通常是植物、動物、菌類,包含著維生所需的營養素,如碳水化合物、脂肪、蛋白質、水等,能夠藉由進食為生物提供營養、維持生命[1]或愉悅的物質。生物攝取食物後,被生物的細胞同化,提供能量,維持生命及刺激成長。

在歷史上,人類主要是透過狩獵、採集及耕種三種方式獲得食物,其餘的還有畜牧、釣魚等。現在日益增加的世界人口中,大部份需要的食物熱量是由食品產業提供。

有許多機構在監控食品衛生及食品安全,包括國際食品保護協會、世界資源研究所、世界糧食計劃署、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、國際食品信息理事會以及亞太無添加餐飲食品發展促進會。他們關注的議題包括可持續性、生物多樣性、氣候變化、營養人類學、人口自然增長率、供水、食品製造技術改善及食品安全。

食物權是經濟、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(ICESCR)提出的人權之一 , 認可「有適當生活水平的權利,包括適當的食物」也就是「免於飢餓的自由。」

食物來源
大部分的食物通常來自植物或是動物,儘管有些例外,例如食用菌。環境周遭的細菌或是酵母也被用來發酵或醃漬食品,像是麵包、酒、起司、優格。有些文化也會食用海苔、原生生物、或者藍菌類的例如螺旋藻。[2]鹽常被用來調味或是醃漬,而小蘇打也被用在製備食物。兩者和水都是無機物,一樣都是人類重要的食物來源。

植物

許多來自植物的食物
許多植物或是植物的部份被當作食物食用。目前大約有2000種植物被當作食物耕種,而當中還有許多的栽培植物。[3]

種子對動物和人類而言是相當好的食物來源,因為種子含有植物生長所需的基本營養。事實上,人類大多數消費的都是以種子為基礎的食物。可食用的種子包括穀類(例如大麥、小麥和米)、莢果(例如豆類、豌豆或小扁豆)和堅果。油料種子通常用來壓榨成油,像是向日葵、油菜(包括芥花籽油)和芝麻[4]。包括巧克力,來源於可可樹的可可豆筴,也是屬於植物種子的一類。現今多運用於製作甜點,例如巧克力蛋糕、布朗尼等。世界上最早的其中一道食譜是用鷹嘴豆做成的鷹嘴豆泥,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時代。

一些植物的可食用果實被稱作水果,多半來自花朵的子房發育而來,少數附果例外。這些果實通常含有大量水分和糖分。許多植物將水果發展成能夠吸引動物的食物來源,如此動物吃掉水果後會將種子排泄於其他地方。因此水果在許多飲食文化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。某些果實如蕃茄、南瓜和茄子則被算作蔬菜食用。[5](詳請參見水果列表)

蔬菜是另一種常見的食用植物部分。蔬菜可以包括植物的各個器官,如根(如馬鈴薯和胡蘿蔔)、莖(如竹筍、蘆筍等)、葉(例如菠菜和萵苣)、花(例如花椰菜和洋薊)、果實(如番茄、黃瓜)和種子(豆類)。香草和香料是具有豐富風味的蔬菜。[6]

動物

肉類食物
可以直接食用的動物或其製品稱為葷食,其中的動物肌肉或器官稱爲肉類。乳汁是哺乳動物生產的一種食物,在許多文化中可直接飲用或者加工成起司、奶油等乳製品。鳥類等動物會下蛋,也可食用。蜜蜂會生產蜂蜜,一種受歡迎的甜味劑。有些地方食用動物的血液,例如做成米血糕,或者加在麝貓中燉湯。[7]

有些文化及人群不吃葷食,原因可能包括文化、飲食、健康、種族、宗教或意識形態。素食主義者不吃肉食,但對於蛋奶類或其他動物製品則可能有不同態度。純素食主義者不食用任何原材料來自動物的食物,包括蛋、奶類、蜂蜜及任何動物成分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